当前位置:问答 > 您好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的分录在哪里下载?
 
cyl361228
发表于 7天前    类别: 财务报表
阅读64/ 回复2
您好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的分录在哪里下载?
收藏
0
分享到:
共2条回答
我这里有些资料供你参考,希望给你些帮助,见下—————————— 必杀技之一:合并商誉的两种计算思路 (1)常规思路:合并商誉=合并成本-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母公司持股比例 结果为正数时,属于正商誉,结果为负数时,属于负商誉。 如果是一次交易形成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 合并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如果是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 合并成本=原股权的公允价值+新增股权投资成本(也即新增股权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2)简便思路:合并商誉=按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余额-调整后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母公司持股比例 其中,调整后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实际上就是长期股权投资抵销分录借方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之和。 做题时,采用采用一种方法计算商誉,然后用另一种方法进行验证,如果两种方法算出结果是一致的,则说明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分录基本上是正确的。 必杀技之二:内部交易抵销分录中递延所得税影响的简便计算技巧 思路是这样的: 把合并报表看成一个普通的报表,分析比较报表上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题目通常涉及的就是存货项目,对于存货,先将存货的抵销分录做完(递延所得税的相关分录除外),然后直接看这些抵销分录,如果出现借记存货(不用管后面的明细是多少),它使合并报表上存货的账面价值增加,如果是贷记存货,则相反,这样,只要看一下这些抵销分录使存货账面价值变化减少了多少,这就是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因为无论怎样做抵销分录,存货的计税基础是不变的,所以“存货”这个资产项目账面价值减少多少,就产生了多少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再乘以税率,就能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连续编制的情况下,上面的思路算出的实际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相当于应有余额),然后看上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是多少(上期确认的递延所得资产会照抄下来,相当于已有余额),所以应该用应有余额减已有余额,即得到本期应确认或转回的金额是多少。 对于内部交易其他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是一样的,只要看抵销分录使“固定资产”项目、“无形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变动了多少就可以了。 这种思路下,只有抵销分录做对了,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就一目了然了。 必杀技之三:母子公司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被处置清理时抵销分录的编制技巧 固定资产清理时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提前清理;期满清理;超期清理。 无论是哪种情况,个别报表上做了处置清理的处理后,账面已经不存在内部固定资产,而其包含的未实现利润已经转入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因此,此时的抵销分录中要用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替代上期抵销分录中固定资产项目即可。个别报表上处置固定资产产生了营业外收入,则抵销分录中用营业外收入替代固定资产,产生了营业外支出,则抵销分录中用营业外支出替代固定资产。不需要考虑个别报表上处置该固定资产时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到底是多少。 以期满清理为例: ①抵销内部固定资产原价中的未实现利润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外收入 ②抵销以前期间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③抵销本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 借:营业外收入 贷:管理费用 假如该固定资产清理为净损失,则上述分录中的“营业外收入”科目应换成“营业外支出”科目。 必杀技之四:子公司净利润的调整技巧 按照现行教材的规定,主要是因对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进行评估增值/减值的相关账务处理而需对子公司净利润进行调整,对于母子公司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是不需要对子公司净利润进行调整的。 调整子公司净利润时,只需要先将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评估增值/减值的相关调整分录编制完毕,然后将这些调整分录中的损益类项目找出来,在子公司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减去这些损益类项目(包括所得税费用)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这些损益类项目(包括所得税费用)的贷方发生额,就可以得到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 必杀技之五: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分录的极简处理思路 思路如下:该抵销分录借方的“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该抵销分录借方的“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 该抵销分录借方的“未分配利润——年初”,如果是合并当期的话,条件一般会直接给出这个数,直接去条件中查找即可,如果是后续期间的话,则等于上期期末编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末”金额,直接抄过来就可以。 该抵销分录贷方的“提取盈余公积”,等于子公司本期的账面净利润乘以盈余公积计提比例,子公司本期的账面净利润,条件一定会告知,去条件中查找即可。 该抵销分录贷方的“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条件一定会告知,去条件中查找即可。 该抵销分录贷方的“未分配利润——年末”,则等于本期期末编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分录”中的“未分配利润——年末”金额,直接抄过来就可以。 这个抵销分录的编制技巧的妙处在于,它不仅充分利用了“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分录”的编制成果,而且把这两个抵销分录有机结合起来了,我们按照上述方法确定了“母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分录”的各个项目的金额后,只需看一下该分录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说明我们这两笔核心抵销分录都做对了,可以放心的进行后面的处理了。 必杀技之六:内部交易存货跨期抵销的处理思路 思路如下: 上年对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分录是: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第二年: 上面第一笔分录因都是损益项目,所以跨年度均改为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贷方相互抵销了。 第二笔分录,借方的营业成本跨年度时,要调整为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方的存货处理: ①若第二年仍未对外销售,说明这部分内部交易损益还在存货项目中核算着,所以要贷记存货,继续进行抵销。 ②若第二年对外销售,则内部购买方对外销售时,会按内部售价计量的存货成本结转营业成本,即: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从集团的角度看,该分录多结转了营业成本,因此抵销分录中要通过贷记营业成本进行抵销。 必杀技之七: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销思路 第一步,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予以抵销: 借:应付账款(期末余额) 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不论是第一期还是后续期间,上述分录都是按应收/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进行抵销,不需要额外编制“应收/应付账款期初余额”的抵销分录。因为“期末余额”是在“期初余额”的基础上加减“本期变动额”得到的,所以上面的分录,实际上既抵销了期初余额,也抵销了本期变动额。 第二步,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予以抵销: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期初数)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两笔是将期初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掉,实际上是将上年编制合并报表时编制的这两笔抵销分录“照搬”下来(同时将“损益类项目”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如果是在第一期期末编制合并报表,则一般不需要编制这两笔分录。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本期补/计提数) 贷:资产减值损失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这两笔分录,是将本期期末个别报表上补(计)提的坏账准备及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掉。如果本期期末个别报表上是转回坏账准备,则编制相反的抵销分录即可。 这里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处理,是将个别报表上因计提坏账准备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抵销,不是因合并报表层面产生暂时性差异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这一点应注意与内部交易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抵销分录中涉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调整相区分。
2019-09-29 02:30:04  只看该作者
  我喜欢你是静静的 视频课程 8 即将直播 2
联系网页右侧的在线微信客服,发你下载地址即可。
2019-09-30 18:01:35  只看该作者